家门口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节能
时间:2020-09-30 19:50:02 来源:北安环保厂家 浏览量:6
家门口的历史、文化和风景
从小喜欢读读想想,到处跑跑看看,后来又热衷拍拍照片。美其名曰:读万卷书,行路。国外,五大洲数十国;国内,全部三十四个行政区(含港澳台)数百城乡。烧钱费力,奔波劳累,漂洋过海,乐此不疲。仔细思量,大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虽有感悟,也是浅尝辄止。回过头来,家门口的历史文化风景欣赏了吗?领悟过吗?弄明白了吗?近不闻其详,何以致远!于是,便有了探寻家门口的历史文化风景的念头。当然,面对博大精深的京城历史文化,仍然只能领略皮毛,浅知一二。
广安门明代称广宁门,又名彰义门(该门与金中都彰义门在同一轴线上)清朝道光年间为避清宣宗旻宁之讳改为现名。原规制与广渠门相同,乾隆三十一年(1767)以该门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故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广安门20世纪40年代拆除瓮城,1955年拆除箭楼,1957年拆除城楼。由此看来,北京拆城在解放前就开始了。
广安门作为明清南方各省入京的主要通道,清朝又不准汉人居住内城,南城便成了人文荟萃,商贾云集之地。广安门内,宣南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便掀起了朶朶浪花,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城南旧事》
宣南士人文化兴起于明代,盛于清朝。清初实行旗民分治,京师南城遂为汉人聚居之地。科举之盛,各省试子云集宣南。康乾之世,广揽汉族知识分子编修史书,辑释典籍,直至大规模纂修《四库全书》天下鸿儒学士奔走京师,客居宣南。在通达仕途之余,形成了广博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结社唱和的文学环境,产生京师城下的“宣南士乡”现象,为清代文化繁荣创造了独特空间。清代中、晚期,国事艰危,一批志在变革图新的思想家、政治家、志士仁人,在宣南土地上倡禁烟,筹变法,兴报业,办教育,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演出了一幕幕近代中国振聋发聩的悲壮史剧。
广安门城楼城墙荡然无存,唯有一条叫“南马道”的小胡同,记述着古代守城将士骑马上城的历史。
如今的广安门是这样的。蓝天下,碧水旁,一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仿古风格,承接着优久的中国历史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期盼;另一边是国家电华北电有限公司,现代气派,标识着不断的社会进步和人们创造光明的信心。
千万别小看了广安门内外,此地非同小可!这里是北京营城建都的发源地!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在这里建了一条长达9.3公里的“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纪念建筑,亭台楼阁,散布期间。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像一条翡翠项链,沿护城河串起了珍珠般的历史遗迹,意义非凡!
蓟城纪念柱。
又称建城纪念柱。位于广安门北绿道之滨河公园。北京最早的名称,叫“蓟”最早可见于《礼记》中的《乐记》 篇。其中记载:“武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西周初年,周武王在分封蓟国的时候,还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即燕国。《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由此看来,在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其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据历史考证,燕国的都城在今北京房山的琉璃河,而蓟国的都城就在广安门一带。
1995年,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的滨河公园建起一座“蓟城纪念柱”并特请侯仁之(1911--2013,院士,北大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撰写《北京建城记》
“蓟城纪念柱”由25块花岗石砌装而成,柱子顶部正面镏金雕刻“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纪念柱高9米,基座为正方形。
北京湾铜雕。
在纪念柱北侧有一座碗状的铜雕叫做北京湾。展现了北京的地理环境,老百姓戏称“北京碗”看了这一雕塑就明白北京发展壮大的原因了。北京地形三面环山,像一海湾(亿万年前原本就是海湾)从中原地区沿太行山脉东麓平原通向北方的南北直道,在此被东西向的燕山山脉阻断。翻过它的一个个山口,便是塞外草原、坝上关外。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儿拉锯交汇,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在这儿争斗融合。几十万年前这儿就有人类居住,繁衍生息。南北民众交往,这里是必经之地。中原政权在这里据守,以防备、控制北方;北方強人要逐鹿中原,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于是我们都必须立即建立起一个能可靠运行的质量体系。这至少可以保证我们晚上睡个安稳觉。 别了,这里修起了长城,北京地区也经历了聚居部落、方国都邑、军事重镇、中心城市、国家首都的发展过程。
稚嫩的双手抚摸北京大地。
三千多年以来,北京地区的名称在不断演变:西周一燕蓟,东周、秦汉、魏晋北朝一蓟城,隋唐一幽州,辽代一南京(燕京)金代一中都,元代一大都,明代一北京,清代一京师,民国一北京、北平,首都一北京。
有专家考证,“现在通行的普通话,其实是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鲜卑族、女真族等等北方游牧民族入主北京后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这些人成为统治阶级后,他们这种鹦鹉学舌的汉语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国语…”不信不要紧,现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字正腔圆的主持人就这么说的,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乃至世界华人的国语广播电视都是这么说的。
追究一下,蓟城的具体位置在哪呢?北魏(386—534年)时,地理学家郦道元在 他的名著《水经注》中对蓟城的由来作了比较可信的注释,并且还对蓟城与蓟丘 的关系作了说明。郦道元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蓟城其名,始于城内西北角的蓟丘,如 同鲁国的曲阜、齐国的营丘一样,都是由当地的一个显著地理特点,即靠近一个 地面的土丘而得名的。蓟是一种草,生在土丘上,叫蓟丘,蓟城以蓟丘而得名。据考证,具体位置就在今天蓟城纪念柱的北边,白云观附近。这里有一个“蓟丘览古”的纪念景点,刻有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何须怀古!春天里,桃红柳绿,今日此处成了退休老人休闲看娃打牌之所。
从“蓟丘览古”景点西行几百米,就是著名的白云观。
白云观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原名天长观,金明昌三年(1192)重修此观,改名为太极宫。元初道教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遂更名长春宫,为中国北方道教的中心。金正大四年(1227)丘处机逝世,其弟子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建立道院,取名白云观。现存建筑多为明清。千百年来,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白云观屡毁屡修,保留至今,确实不易。
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白云观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没被的寺庙之一。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奉老庄为祖师。在道士们的眼中,现实和传说中的人物都可以奉之为神,顶礼膜拜。其教义主张清静无为,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2001年,白云观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白云观里游人不少,香火颇盛。因为在这里可以满足你的所有愿望。想发财的拜文武财神,想求子的拜送子娘娘,想升学的拜文曲星君,想治病的拜药王菩萨,想当官的可以马上封侯,此处有铜马一匹,已被人们摸得金光闪闪!
摸石猴,打铜钱,是某些游人到白云观游览的必备项目。山门上的石雕小猴被摸得油光黑亮,进门再换几枚铜板,在窝风桥下试试运气,看是否能丢入钱眼。这些都是人们对幸运的期盼而已。
西路的八仙殿,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殿内奉祀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道教仙人。宣示着贫富美丑男女老少皆能成仙,最能体现道教作为的基本教义,犹如之人人可上天堂,佛教之人人可以成佛。
白云观南蓟城纪念柱西就是天宁寺。
天宁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471—476)初名光林寺。隋代仁寿年间(602)光林寺改名弘业寺。相传隋文帝未称帝时,一印度高僧送他一袋舍利,他登上帝位后,在仁寿年间将舍利分送中原三十州各建一塔秘藏。法门寺、天宁寺均为其一。唐开元年间(712)弘业寺改称天王寺。金代(1115—1234)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华门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所以在金世宗、金章宗时此寺修建得更为,并改名为大万安寺。明宣德十年(1435)更名为天宁寺。寺院历史上多次毁建,现存多为清代建筑。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70年代修建北京第二热电厂,占用了天宁寺部分院落。雄伟的古塔旁突兀一现代大烟筒,一直为民众诟病。现在二热停产了,不知烟筒何时拆除。
辽代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1119—1120)于寺内建八角十三层舍利砖塔。天宁寺塔是中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也是北京现存创建年代最早的砖塔。塔形庄严沉稳,气势恢宏,砖雕精细入微,生动传神。保存九百年,除局部损坏基本完好,确实难得。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契丹建国。中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族首领,开创了辽代历史。938年辽太宗攻下开封后,正式改契丹国号为大辽。契丹(辽)升幽州为南京,拉开了北京都城历史的序幕。辽南京是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社会发展程度、繁华富庶居辽五京之首。而以南京为代表的燕云农耕区,不仅是契丹“番汉分治”的统治中心和贸易中心,也是契丹人汲取汉族文化,南下逐鹿中原的基地。 辽国五京包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府)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除天宁寺塔外,辽南京遗迹很少,皇城也在广安门一带,在其燕角楼旧址建有纪念坊。南线阁街也因燕角(烟阁、线阁)而得名。
女真(金)也是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受契丹贵族(辽)的压迫。趁宋辽战争的机会,不断壮大,打败了辽国。金海陵王完颜亮弑金熙宗后即位,于天德三年(1151)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自上京(黑龙江阿城)迁都燕京。参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和建筑式样,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往外扩展,共动用了120万人,历经两年,至天德五年(1153)始告完成。于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正式迁都,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
北京建都纪念阙。
金中都在北京城的变迁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公元1153年,金中都建城,这被确认为北京建都之始。2003年,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北京市又在“蓟城纪念柱”南面、滨河公园内的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上(相当于故宫太和殿)筑起一座造型独特的“北京建都纪念阙”整体造型由一个斗拱和四条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青铜坐龙构成。阙身高12米,地面采用花岗岩石材铺装,占地约760平方米。纪念阙的基座上镌刻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都记》
我十分欣赏建都纪念阙和南面金中都公园的坐龙铜雕。铜坐龙原件高31.5厘米,1972年就出土在大安殿下,房山金陵也出土过类似一件。铜坐龙造形灵动传神,生气勃勃,是汉民族的龙和女真族的马(鹿)完美结合,极具金代特征。
金中都公园有不少营建都城和反映金人生活的雕塑,都比较精致考究,非粗制滥造之作。
金朝完颜氏迁都北京后,是准备扎下根来的,希望帝业永祚,千秋万代。于是,把老的遗骨都迁葬到了房山金陵。他们一边与南方的南宋对峙,一边又与北方不断兴起的蒙古族争斗,很快就被蒙古族忽必烈率领的强大骑兵灭了,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陷中都,宫阙尽遭焚毁。蒙古军还灭了南宋,金中都又变成了元大都。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到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北京地区为元代京师。
不像今天北京城市规划如摊大饼,二三四五六环向外扩张,看看这张地图,当时从金中都到元大都是由西南向东北发展。难怪方方正正的北京街道在南城会出现一些斜街,如上、下斜街,枣林斜街,杨梅竹斜街等,基本都是西南东北走向,斜街,就是京城先人循着城市的变迁这么斜斜地走出来的。
位于广安门内大街路北的千年古刹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但规模很小,“有寺无额”世称小报国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以后又多次扩建,规模宏大,有七层殿房,错落有致,后院建有“毗卢阁”阁高三十六级,周围长廊,可登临远眺,“望卢沟桥行骑,历历可数”京师之景尽收眼底。毗卢阁中还收藏有窑变观音一尊,为镇寺之宝。毗卢阁、窑变观音和寺内金代所栽的两株双龙奇松,被称为寺内“三绝”2006年报国寺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国寺“三绝”早已不见踪影,只在寺前新修的广宁公园里建了一组“三绝”园林小景,供游人感叹想象本次主场作战。
报国寺,如今是以经营书籍、邮票、钱币等为主的文化市场。在明末清初,报国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比琉璃厂书市还早许多年。这里曾是当时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
清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满汉分城而治。南城成为汉族及其他各民族官员、文人和科考举子们的聚居之地,会馆、试馆云集宣南一带。原在内城灯市口城隍庙的书市也迁至报国寺。因报国寺环境幽雅,寺内设有客房,不少文人墨客经常留宿寺内,曾为《聊斋志异》作序的“山左大诗人”高衍,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孔尚任等也是报国寺书市的常客。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经史学家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他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来京后,即寓住在报国寺内,潜心著述和学术研究。他提倡“知行合一”“博学于文”“行之有耻”对后人影响很大。顾炎武去世后,许多友人、名人常来报国寺祭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翰林何绍基、张穆等集资,在报国寺顾炎武生前居住的西小院修建了顾亭林祠。几经风雨,现已修缮一新,但大门紧闭,里面只见钱币馆,见钱不见物,没有什么亭林先生资料展示。
顾炎武(1613—1682)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的联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被许多读书人奉为座右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深入人心。历代中国知识精英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精神值得传承。
长椿寺,现在是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位于长椿街,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万历皇帝朱翊钧生母李太后为来到京城的高僧水斋禅师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当时号称“京师首刹”的庙宇,万历皇帝赐名“长椿”取健康长寿之意,由于受到皇家庇护,曾盛极一时。
一般的庙宇都是坐北朝南,长椿寺却是坐西朝东,十分独特。作为宣南文化博物馆更值一看。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题词“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地”概括了宣南地区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
藏经阁前有一株500年树龄的古树,周围布置成了民俗文化休闲空间,通过四组反映“下象棋、卖西瓜、捏面人、逛庙会”等内容的铜像雕塑,人们可以体验到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老北京人的休闲方式,别有一番韵味。
在宣南沃土上,众多先驱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民族振兴道路,谱写了一曲曲救国救民、与势力奋勇斗争的壮丽诗篇。从徐锡麟、秋瑾到、黄兴,从、到、… 他们都在此留下了生活、战斗的光辉足迹。先驱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杀害后曾停灵于寺内达6年之久。1933年才由党的秘密组织迁葬于京西万安公墓。
宣南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法源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为唐太宗纪念东征牺牲将士而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56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类博物馆。1983年,被确定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被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的重要性在于中国佛学院设在其中,有佛学预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资质。当今国内所有重要佛教寺庙的主持方丈高僧大德,以及佛协组织、佛学研究机构的骨干力量,几乎都出自这里。
法源寺最有名的还是丁香花,每年四月丁香盛开,花团锦簇,香气四溢,蜂飞蝶舞,吸引了大批游人。这儿举办的“丁香诗会”也是京城的文化盛事。
牛街清真寺(礼拜寺)
创建于辽圣宗十三年(966)宋太宗至道元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克楼、望月楼和碑亭等。寺内现存主要建筑均于明清时期修筑,是采用汉族传统建筑形式修建的清真寺的典型实例,也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我以为,中国的清真寺就应该建成这样,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相结合。据说国内某些地方大建洋葱头,其规模和数量甚至超过国家,这是应该坚决遏制的!
礼拜寺进不去,搜了两张照片。礼拜大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也是中阿结合。
一笔“太师弥”用中国书法技艺书写伯文,成了镇寺之宝。
我刚到宣南,菜市口还是这样的。
明朝时这里就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街”清代时改称“菜市口”菜市口名气大,是因为曾是的地方,是清代的法场,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斩首在菜市口。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继续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菜市口旧貌无存,如今是宽阔的广安门内大街一部分。唯有原路北的“鹤年堂药店”搬到了路南,让人保留了一点老菜市口的记忆。
北京所谓老字号者,大都是百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出现的。若以时间先后计,要首推位于菜市口的“鹤年堂”北京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创建的。鹤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宫和天坛还要早十五年。
如今在菜市口西北角新修建了广阳谷森林公园。占地三万三千多平米。园内没有名贵花木,栽种的都是北京乡土普通草木,达八十余种。牛马鸡鸭等园林雕塑利用的也是工业废料。杂花生树,“荒”草萋萋,一派野趣。我一直想不明白,闹市区拆迁大量民居商铺建起的公园,是让城里人感受一下乡野气习,还是让这里历代英灵聚集,冤魂安息?月黑风高的夜晚走在此处会不会胆颤心惊?不要紧,园内道路都是碎石铺就,走在上面沙沙作响,提醒你仍然活着,还在前行!
菜市口北达智桥胡同里有杨椒山祠。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 人,明嘉靖进士。他在做兵部员外郎时,因写了《请罢马市疏》受贬职处分,后再被起用,到职不足一月,又写成《请诛贼臣疏》历数了严嵩五奸十大罪。后被严嵩投入刑部 大狱,临刑前,留下名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时年40岁。死后12年,穆宗登基, 赠他为太常寺少卿,谥号忠愍。此后400多年间,一些名 人学者争相题诗作赋,称颂杨继盛的品德、风格。清乾隆 年间将他的故居松筠庵改为祠堂。戊戌变法时,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1300多举子,在这里聚会,由康有为起草上皇帝书,称公车上书。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达智桥胡同仿古改造,红灯高挂,附近的的沈家本故居也修葺一新,杨椒山祠却破旧不堪,极不协调。在北京小胡同都在装修美化的当下,难免让人胡思乱想。
沈家本()浙江归安(今吴兴)人,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等职,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他对中国古代法学予以总结和评判,同时也引进近代西方法律理念,制定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对于近代中国法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菜市口南的浏阳会馆。
1898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现在北京的谭嗣同故居,便是他当年被捕的浏阳会馆。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寻访为民请命,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故居,总是心怀敬意!中国历史各个时期都有这样的英烈先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华夏的魂魄!任何派的残酷、倒行逆施都不可能阻挡历史前进!
纪晓岚故居,位于珠市口西大街,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11岁到39岁和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
纪昀()字晓岚,别字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几部电视剧让纪大烟袋名气大增。
纪晓岚故居内有一株高大的海棠树,门口有一株紫藤,均花开茂盛。据介绍为纪晓岚亲手种植,但细看树上标牌,海棠已有300多年,而紫藤才110年,显然与老先生没有关系。
纪晓岚故居与京剧也有渊源,富连成科班曾在此立足,故居右侧立有“京剧发祥地”纪念石。
二百年的京剧史,一章一页都在宣南留下了痕迹。在这片沃土上,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京剧艺术。几百位著名演员居住、生活在宣南幽静的小巷中。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支撑了近百年京剧艺术殿堂。宣南是当之无愧的“京剧之乡”“京剧发祥地”
湖广会馆是宣南众多会馆的代表。
嘉庆十二年(1807)湖南长沙人、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与湖北黄冈人、顺天府尹李均简为光耀桑梓,联络南北乡谊,创议公建湖广会馆于北京虎坊桥。
北京湖广会馆的“湖广”二字始于元代的湖广省,而“湖广”自1376年后专指两湖之地。
北京戏曲博物馆位于文昌阁内,基本陈列为“北京戏曲史略”以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向参观者展示了以京剧艺术为主的北京戏曲发展史,其中有京剧名家王瑶卿、梅兰芳的拜师图,武生泰斗杨小楼演出用的戏装等珍贵藏品。
湖广会馆举办过很多重要活动,如曾国藩庆祝六十大寿等。但最重要的是1912年中国在这里成立。
宣南许多寺庙成了公园,宣武艺园以前是金善果寺、紫金寺。有江南园林的风范。
唐代名刹崇效寺现在是白纸坊小学,仅存清代藏经楼和几株古槐。
宝应寺也成了小学。
金圣安寺成了民族幼儿园。
寻访了宣南地区众多的寺庙、道观、清真寺,还应该看看教堂。
宣武门南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清顺治7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也是今日中国北京教区主教座堂。
教堂门楼为中式风格,而主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又大量采用了中国精致砖雕装饰,气象庄严。
北京教会珠市口堂,位于广安大街和前门外大街两条繁华路段的接合处,始建于1904年,是1900年以后美国卫理公会开设的八座教堂的第一座。为哥特式建筑。
在北京生活了半个世纪,一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但不妨通过学习了解京城的历史文化,从深层次爱着首都北京,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吧!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风景
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犹言风光或景物、景色等,涵意至为广泛。在中国古书上,尤其纯文艺作品的诗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写景多于言情,几乎和旅游打成了一片。
十一个月宝宝腹泻武威哪里有白癜风医院
辽宁白癜风好的医院

- 上一篇:作家刘亮程关注当地民众生活节能
- 下一篇:z4节能
-
恶霸犬怎么看品相看着像恶霸就对了位置
恶霸犬怎么看品相?看着像恶霸就对了恶霸犬怎么看品相?看着像恶霸就对了恶霸犬单从外貌来看都是比较凶悍的狗狗,和它的名字一样有着恶霸一样的...[详细]
2022-06-10
-
恶霸犬夏天中暑了怎么办美国恶霸犬拉肚子治位置
恶霸犬夏天中暑了怎么办?美国恶霸犬拉肚子治疗? 16:07 来源:络 作者:络 炎热的夏天又要...[详细]
2022-06-10
-
恩特雷布赫山地犬的饲养要点位置
恩特雷布赫山地犬的饲养要点恩特雷布赫山地犬的饲养要点 16:08:35by 三三市面上宠物零食种类繁多,口味也聚多,对于爱吃零食的恩特雷布赫山地犬来说...[详细]
2022-06-10
-
托运宠物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位置
托运宠物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托运宠物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 10:35:09by 三三临近过年,宠物托运项目也变得频繁起来。由于很多饲主是初次养宠,再加上平...[详细]
2022-06-10
-
打架最厉害的狗狗有哪些位置
打架最厉害的狗狗有哪些 09:45 来源:络 作者:络 很多人在生活中肯定都看过狗狗打架,这个...[详细]
2022-06-10
-
打工妹养藏獒成为千万富婆位置
打工妹养藏獒成为千万富婆打工妹养藏獒成为千万 18:05:09出处:络点击:1728 导读: 在国内藏獒专业站“一度藏...[详细]
2022-06-10